13孔德再献明良策江东猛虎孙文台(1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3663 字 2020-07-30

孔伷闻讯,又惊又怒。 章节更新最快

他召来孔德,懊恼地说道“悔未听卿言,没想到荀将军还真敢表人为颍川太守。”

孔伷那个“逼荀贞让营”的“连环计”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不过在付诸行动前他征询了下孔德的意见,孔德当时对他说“明公此计固然上佳,可以在下看来,似乎还有可商榷之处。”

孔伷问他“哪里可商榷”

“今颍川缺守,明公以豫州刺史之身暂理颍川军政当然是可以的,可万一荀将军在知道了此事后索性另择选一人,上表为颍川太守,明公此计不就落空了么”

孔伷说道“荀将军没这个胆子吧”

如今关东讨董,虽然互表将军号,可这只是为了行军作战方便,说白了,荀贞的行建威将军、孔伷的行征虏将军等等,都只是一个虚号,轻飘飘的,毫无实权,但“颍川太守”这样的官位却是有实权的,朝中现虽有董卓乱政,可洛阳的朝廷却仍还是天下正朔,所谓“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类如颍川这样的重郡太守,你一个起兵的郡守州刺史就敢随便上表太狂妄了点。汉家四百年天下,尽管日渐陵迟,朝廷积威犹重,反正孔伷是没有胆子擅表人来守的,所以他也不认为荀贞敢。

孔德心道“关东群起讨董,事如成,则大家都是国家功臣,事如不成,则天下势将纷战,值此之际,成王败寇,兵都起了,区区一个颍川太守,荀侯又怎会没胆子上表”

孔伷名望虽高,可因早年党锢之故,仕途不畅,而今为豫州刺史,实是骤得高位,单就政治经验来说,还不如曾久仕郡县的孔德。只是,孔伷的政治经验虽然不太足,却毕竟是长吏,孔德也不好直接批评他的天真,遂就委婉地说道“这可说不好。以在下之计,为稳妥起见,颍川的军政与其由明公亲自暂为代理,不如先下手为强,干脆表一人守郡,如此,就算荀侯再另择人上表,也晚了明公一步,无甚用处了。”

孔伷一方面不相信荀贞有这个胆子,一方面手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颍川是国家名郡,不是随便挑个人就能来当太守的,首先一个,名望、资历得够,其次一个,还得合乎“三互法”,这样的人选不好找,因而,孔伷没有听从孔德的建议。

却未料到,荀贞竟真的就表了孙坚为颍川太守。

孙坚虽非士人,可他在朝里做过议郎,又外放任过长沙太守,又有乌程侯的爵位,资历和地位都足够,同时他也没有什么亲族、姻亲在颍川,他家乡吴郡的现任太守盛宪更也不是颍川人,所以他亦符合三互法的要求,荀贞表他为颍川太守,至少从道理上来讲,没人能挑出短处来。

此时闻得荀贞上表孙坚为颍川太守,孔伷追悔莫及,可也晚了,他问孔德道“孙文台今被荀将军表为颍川太守,他很快就要率军抵至阳翟了,伯盛,卿有何计可解此变”

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应变”

孔德答道“荀将军虽表了孙文台为颍川太守,可只是上表而已,以我料来,朝廷定不会有复文,没有朝廷正式的任命公文,孙文台就名不正、言不顺,明公完全可以不理会他。”

孔伷忧心忡忡,说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颍川郡府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府中吏员多偏向荀侯,与我为难,荀侯今表了孙文台为颍川太守,等他一到阳翟,即使没有朝廷的任命公文下来,郡府上下怕也都会顺荀侯心意,奉其为长,待到那时,我就算不理会也无济於事啊。”

孔德心道“这我岂会不知所以我早前才建议你举一人为颍川太守。可那时你不听我之建言,现下纵再追悔不及,又有何用”说道,“唯今之计,也只有一条了。”

“噢是何计也快讲,快讲。”

“好在明公一到阳翟就住进了郡府后宅,这里是郡守的居所,挨着郡府前院,只要明公不把此宅让给孙文台,便是郡府上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