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2 / 2)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2239 字 2020-07-30

张角兄弟、三十六方的渠帅,俱皆早已授首,祸乱青兖的黄巾声势虽盛,其实并无主将,乌合之众罢了,卢、蛇丘等县的黄巾贼亦是如此。就拿卢县来说,如将军所言,贼至数万,可这数万贼并非一部,而是由数部合成的,此於我有利也。”

“这么说,都尉是以为?”

“仪愚见,不可急攻,急则必使卢与蛇丘等县的黄巾齐心对外,宜缓攻势,辅以招降,候其内乱,卢、蛇丘取之易哉。”

乐进点了点头,问余下诸人“君等有何建言?”

余下的诸人中,有同意何仪的,有同意潘璋的,议论纷纷,不能统一。

乐进能够决断,他拍板做出了决定,说道“即便是招降,亦得打几个胜仗才能行之。潘校尉‘可趁济北黄巾贼促无应对’之言,说得不错,但赵将军未到,不宜大举进攻,倒是可以先打场小一点的战斗。卢县黄巾在城外郊野安有几个据点,谁愿为吾拔取之?”

潘璋、何仪,包括苏则、苏正、冯巩等,皆积极请战,唯太史慈虽也请战,态度却不甚积极。最终,乐进选了何仪,令他引部出击。

军议散了,何仪归本营,自选兵马,出营去战,这且不用多说。

只说太史慈,他也回了本营,到得营中,跟着他去参加军议的从吏忍不住问道“都尉,适才帐中,乐将军问谁敢出战,潘校尉、何都尉等俱踊跃相争,都尉却为何甘愿落后?”

太史慈任在琅琊后,他遣人回乡,召了几个交好、有能力的乡人、亲友来,此时问话的这个从吏就是这几人中的一个,乃是太史慈的心腹。

因是,太史慈不瞒他,从容答道“潘校尉与何都尉从君侯日久,吾不可与争。”

从吏越发不解,问道“既不可争,那缘何此前数战,都尉又每战必争先发?”

“此前所以争者,是为不使潘、何小看於我。”太史慈抚须微笑,开解从吏的疑惑。

从吏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因为潘校尉、何都尉现下不敢再小看都尉,是以都尉今就不与他两人争了。”

“正是。”

从吏佩服地说道“都尉深明进退,吾等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