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梦想充电站》求关注)(1 / 3)

无人车来也的短篇——影视剧本新书《梦想充电站》,为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梦充电!求收藏!求推荐!!

——————————

大家继续往前参观。

在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

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

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

北宋元丰年间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

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

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

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

赵小小解说道

“大家请看,杜甫草堂的格局,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

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

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现在我们来参观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大家看,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老总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老撰写的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沈笑夫一行走出诗史堂,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

“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

赵小小介绍

“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对联构思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