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外卖战争(3 / 4)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4378 字 2020-08-15

通信获取服务自然而然。

京东比较郁闷,起大早赶晚集京东在外卖上的布局非常早,时年8月便领投“到家美食会”。京东最擅长物流,但它所擅长的是基于物流中心的仓储式商品物流,与基于“一公里半径”的即时外卖配送还是隔了一层,因此京东选择“到家美食会”却擅长配送。7月底其拥有几十万家庭用户,餐饮配送团队超过500人,覆盖京城市及沪上市的核心区域,与之建立合作的餐饮企业超过1800家。不过已被饿了么、美团外卖和淘点点甩在了后面。

小米算是最低调的,悄然投资布局小米给外界的印象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与o2o并无多大瓜葛。实则不然。小米一直认为自己是互联网硬件公司,在手机之外向用户源源不断的服务,手机只是信息和身份终端。所的服务可以是增值、电商和内容,也可以是o2o。

小米积极布局手机支付尤其是nfc支付便已在为o2o做准备,还低调领投外卖公司“我有外卖”a轮,规模达到1亿元,小米进军o2o只缺一个关键环节地图——白度所擅长的,阿里收购高德后才补齐,腾迅一直是软肋不得不投资四维图新来弥补。“我有外卖”吸引小米之处正是在于其特别的模式为商家“外卖机”,软硬件结合的外卖,与小米气味相投。

在周方远重生前好几年的时候,美团就已是当之无愧的团购第一平台,根据团800网曾经的报告,美团在团购市场占据近6成市场份额,点评和糯米紧随其后。另一个维度美团也算得上与大众点评和百度三足鼎立的三大o2o平台。王星个人已将目标升级为用互联网改造第三产业,改变人们吃喝玩乐的方式,而不只是团购。其中最重要的三大业务便是电影、酒店和外卖。

美团外卖上线后,凭借着商家资源基础、美团地推团队能力以及与餐饮团购用户高度的吻合性,快速抢占市场,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已是全国前三外卖平台,另外两家是饿了么和淘点点。就像电影票业务一样,美团又做了一次黑马。美团外卖的野蛮生长让其与“前辈”饿了么剑拔弩张,在一些城市甚至爆发外卖员斗殴的恶性事件,与当年团购地推人员打架频繁如出一辙,足见两家白热化竞争恶劣程度。

不过这里面问题也很大,一方面是外卖应用火热和竞争的白热化,另一方面却是外卖应用的负面新闻开始出现,比如外卖平台之间恶性竞争,再比如外卖商家卫生质量出现问题。不过这依然不能阻挡外卖行业飞速发展,在产品、模式、营销和服务上都在发生剧变。

第一代外卖基于电话,商家派发外卖菜单,用户拨打电话点餐,商家外卖上门。真功夫、必胜客等大型连锁企业则拥有呼叫中心,基于电话的缺陷显而易见,比如菜单更新不及时、更新成本高、订餐时间成本高、用户体验差。

第二代现大部分外卖平台的模式,用户基于网络、a和电话下单到订单中心,订单中心分发到商家,本质上与必胜客宅急送并无差别。尽管饿了么、淘点点已经做到让商家直接接单,但还是需要订单中心进行催单等相关处理。

第三代外卖则是去中心化的,用户通过a直接下单给商家,商家接单自行处理,这有利于用户与商家沟通,查进度、催单以及服务点评。最大的特征便是没有“订单中心”,a直接连接商家与用户。打车a、uber们得以流行正是通过技术手段消灭了“订单中心”进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外卖最终还是进入这一阶段,国外已io的订餐网站grubhub和jteat,进入华夏的deliveryn,以及国内的“我有外卖”正是属于第三代外卖。

商家如何接单这一点上不同外卖玩家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

一派是基于商家cr系统或者新建电脑系统。饿了么最初便要求商家安装一套叫做“naos”的系统,在成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