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下(3)睡地铺深夜漫聊 谈变迁三代迥然(3 / 6)

些,薄的烙干是勃勃馍,加上花生粒的馅儿一包成了坨坨馍。我记得我二婶在面里还放了猪油、鸡蛋、辣椒末这些,她做出来的酥脆、香辣。”兴邦说完,咽了口唾沫。

“火候也很重要,三婶家总是火大!她家的石子馍烤得最干,她家的麻糖也炸得最老,我小时候可爱吃三婶家的麻糖了!哎呀现在好多年没吃过了。仔仔小的时候有一回回去赶上兴成他媳妇坐月子,亲戚送了好多坨坨馍,我连着好几天全在他家蹭坨坨馍吃。”桂英说完甜甜一笑。

“我好像有点儿印象!”趴着睡抱着枕头的仔仔转头朝他妈说。

“现在没人做喽,去年过年连你二婶三婶那两边都没有炸麻糖!哎!”老马一边叹气一边摇头。

“为啥?”兴邦问。

“你两婶老了,干不动了!媳妇们不会干也不乐意干——嫌活多还麻烦!别说炸麻糖,现在村里会做石子馍、会捏花馍的没几个人!能买买点儿吃,买不来干脆不吃了!现在的农村,要么是老人娃娃在村里年轻两口在城里打工,要么是小三口在城里生活两老人在村里种地,一家人全搁村里的少得很!春节过年不回来的多着呢,大年初一在巷子里瞧一瞧数一数,没几家是人口齐全的!咱这……哎!”起先说的是别人,想到自己家两儿一女十来年没有齐全地过过一个春节了,老马硬是说不出口,只能长叹一声,用水烟抵愁绪。

“爷爷,为啥要献灶神呢?”仔仔说出了心里攒着的疑问。

“灶神给了你饭吃呀!这是村里的老习俗,小年献灶神,除夕祭土地爷和祖宗,年前还有几回要去坟上祭献。这也是过年的流程,村里人把献神和过节连在一块,几百年来一直这样子!爷像漾漾小的时候就开始给灶神、土地爷下跪,跪了一辈子。”老马说完,抬起头吐了口烟。

“原先献灶神时家家贴着灶王爷画像,神像底下摆着糖果、水果、坨坨馍勃勃馍,还有香炉、香这些,我每回去别人家见摆了新玩意——橘子、葡萄干、点心……忍不住想偷吃又没胆子!”桂英从牙缝吸了一口气,哼笑一声。

“原先人还是有信仰的,现在经济发达了人不信神了,开始崇拜物质!从崇拜动物到拜神仙、拜祖宗,中间经历了几千年;从拜神仙、拜祖宗到拜物质、拜金钱,这中间只用了二十年!原来年轻,觉着农村人跪在地上念经、拜神、祭祀特别可笑,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现代人没有东西可拜可信,也挺可悲的。”何致远说完,老丈人、大舅子和妻子各自嗯了一声。

“英英,你还记得小时候正月十七——送虫躲鼠——吗?”马兴邦笑问妹子。

“什么什么?什么送虫?”仔仔听到自己从没听过的,十分好奇,迫不及待,惹笑了爷爷和舅舅。

“也是春节的习俗!正月十七到了晚上,家家不点灯不开灯,然后大人们在一米来长、手腕粗的木棍上,用碎布料裹一团棉花绑住,做成火把样儿,再沾些煤油点燃。我就记着每年是我举着火把,从后院的后墙开始,家里的犄角旮旯全用火照一照,意思是将家里的蛇啊、老鼠啊、蛐蜒啊、蝎子啊……送出去,以免自己人被咬了。”

“我记着呢!我和我二哥跟在你屁股后面,一路喊着蚰蜒哦嘘哦嘘、蛇哦嘘哦嘘、蜘蛛哦嘘哦嘘……”桂英说完爽朗大笑,一笑送走了众人脑中的瞌睡虫。

“为什么要‘哦嘘哦嘘’?”小孩心性,对一切好奇急如星火。

“‘哦嘘哦嘘’是赶鸡鸭的声音,意思是把家里的虫子全赶出去!到了家门口用火把把你外婆提前备好的柴火点着,烧起一堆火。从你外婆开始,家里的所有人挨个从火堆上跨过去,寓意新一年平平安安。”兴邦说完,咧嘴暗笑。

“还有这种习俗呀!这个——我喜欢!下次去爷爷家我来举火把,让漾漾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