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举秀才不知书(2 / 4)

我在江湖做女侠 弓诚 8644 字 2020-04-10

0万三岁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二岁举一人,20万岁举一人;四十万举二人;上至百二十万六人。

边境偏远郡国则适当放宽,随着孝廉日益增多,又采纳左雄建议,限年龄40岁以上才得举,但此种限年法实行不久,就被废除了。

察举制中孝廉是门槛,此外还有种种,比如茂才。

本为察举岁科之一的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作茂才,起源于武帝元封五年。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诏令三公举茂才各一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才各一人,此后才为岁举,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要性。

不同之处是,孝廉为郡举,茂才是州举,所以数目是后者少、前者多,建武十二年总计岁举茂才才约有20人。

茂才则多为现任官吏,如西汉的茂才萧咸是丞相史,这些现任官吏举茂才后,因本身资历高,多起用为县令(千石);孝廉则多为郎官(六百石)。

不过后来一些人操作好,先举孝廉,再举茂才,进而官运亨通。

孝廉和茂才是高官也就是世家主要的把持范围,岁科还有一科是豪强的根基廉吏。

廉吏同样也是察举岁科之一,察廉就是察举廉吏的意思,被举为廉吏者,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而举为孝廉者,一般皆入朝为郎官,这是主要区别。

廉吏一般限于斗食至六百石之吏员,而孝廉则开放予所有吏民。

察举除了岁科之外,还有特科,也就是临时开设的一些科目,比如光禄四行。

始于元帝永光元年春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以质朴、敦厚、逊让、有行(或作节俭)是四种品行,也是光禄四行的选拔标准;光禄四行的举主为丞相、御史,被举者为光禄勋的属官。

武帝时,改郎中令置光禄勋,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之事,属官有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谏大夫、谒者等,具上述四种品行的,通常是一些忠厚质朴的人,他们老老实实任职,没有什么突出成绩,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设立此科,每年从他们之中选拔一至两人,予以升迁,这实际上是皇帝提拔一些自己看重的人,特设之科目,只看道德。

只看道德的还有贤良方正科,君主往往希望有一些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大臣,能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因此察举制中就有设立贤良方正科。

贤良方正科,始置于文帝二年,目的是纳天下言,即广泛听取对国政的意见;贤良方正科的举主很广泛,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诸王侯、三公、将军、中二千石、州牧、郡守等,此科被举者皆由帝王亲自主持对策,按等第授官,高者有直为九卿者,这一科也是皇帝圣心独裁的一科,多出道士。

特科还有一科名为贤良文学科;这一科选拔的人才既注重品德修养,也注重文化质素,贤良的含义就是德行兼备,这一科的选才标准是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这一科多授予天下闻名的文宗,出过许多名人,比如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地位显赫,成就卓异。

特科还有一直言极谏科,主要是授予敢于指出上位者的不足之处,提出治国建议与方略的大臣,通常被称为诤臣。

这一科一般不是独立的一科,而是与贤良方正相连,对直言极谏者来讲,应当具有公正无私的品德,无私才能无畏,才敢于犯上,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因此就有了后来的“文臣死谏”的说法。

特科有一科为孝弟力田,始于惠帝四年,有时分开作两科,因为这是两种德行。

孝悌是孔子提出的,孝是对父母尽孝,悌是对兄长尊敬,这是两种高尚的品格,因为它们能使社会秩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