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举秀才不知书(3 / 4)

我在江湖做女侠 弓诚 8644 字 2020-04-10

安定。

至于力田,因为是农业社会,以农为本,农业为生之本,所以希望百姓勤于耕作,达到家给人足,国家富裕,此科多出对农学有大功者。

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而后把明经特立为一科,说明经学在政治上地位之重要,大部分的读书人自幼苦读经书,目的都是为了应举、入仕。

汉代治国是儒、法并用的,选官时既选拔通晓儒学的儒生,也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因此还设立了明法一科,作为特科中的重要科目。

武帝时令举四科人才,其中第三科即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这是设明法科的开始。

自大儒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说,认为天的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天和人相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亦能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

君臣们大都认为阴阳灾异与国家政治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察举的特科中设立明阴阳灾异一科,选拔有关人才。

汉代察举科目中的特科自然也有武人的一席之地,比如勇猛知兵法科;作战勇猛又熟知兵法,能率军作战,这就是此科所选之人才。

此科始于成帝元延元年,这一年发生日蚀,成帝恐天下有变,下诏令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察举制每一科初衷都是好的,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逐渐的以德行为重,这德行如何,百姓是无法传扬的,只有士族来传扬名声,也逐渐被士族把持。

到了恒帝年间,甚至有童谣传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茂才们根本不懂经典,而那些品德高尚因孝顺而闻名的孝廉,真实的情况却是父母被赶出家门,无所依靠。

而那些所谓的寒门中清正廉洁的人,则更是品德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令人厌恶。

被举荐的士族子弟和那些勇武猛将,实际上却是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的人。

如今,这已经成为了天下大势,世家豪强实际上把持了天下,恒,帝、灵帝都想要改变,扶持外戚和宦官,掀起了一场“战争”,史称“党锢之祸”。

这一场战争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则被镇压。

这其中,皇帝一直在拉偏架,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言论和史学家则多同情士大夫一党,这当然也是正常的,毕竟把持言论的和那些史学家,实际上一直都是党人一脉,他们这时候是士族、世家、豪强,以后则是士大夫。

不过党锢之祸虽然接连赢了两次,但是世家豪强的反噬也伤及了大汉王朝的根本,自黄巾之乱开始,张举、张纯等人叛乱、白波军叛乱,这一系列席卷北方以及中原地区的叛乱,为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而这背后,几州的世家豪强,功劳是极大的,可以说就是主使,当然,他们的目的最初可能不是为了让大汉朝灭亡,可能只是为了争权夺利,可能只是不满两次党争的结果。

不过最终,一次席卷了天下的乱世,前后将近百年的乱世,自光武帝再兴汉室这一百多年的平静,生养的人口,全都被葬送。

这是一段极其残酷的历史,这种乱世开端,杨伊想要试一试能不能直接从源头掐灭,第一步就是把幽州、冀州的世家全都扫进垃圾堆里。

拔除世家的统治,以坞堡制进入乡里,上传直达,减少中间的环节,让从中间渔利的那些豪强也一同灭亡,直接把世家豪强的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