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1 / 3)

饭饱喝足之后,刘管事便领着人逛街了,宫渡临江又有码头,倒是比春陵繁华。

一路上也买了红枣、核桃、板栗之类的特产,想着叫人捎回去带给家里人。逛了一会,刘管事见赵青昭累脸上出了薄汗,怕他累了,便提议去茶馆休息片刻再做打算。

此时正值未时,茶馆里人还挺多的,包厢都订完了,这边听到回话的刘管事急的都冒汗了,直骂自己大意。索性赵青昭也不是多么挑剔的人开口说道“无妨,大厅也可。”说完便率先坐到了大厅。刘管事一边擦汗一边在心里感叹,大少爷真是个十分体贴的人啊。

这厢大厅前面的看台上,正在咿咿呀呀的唱戏,赵青昭不懂这些,不过也不妨碍他品茶休息。赵青昭喝了几口,解了解渴,便放下了。这茶质量略次了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他是个不会委屈自己的人。

赵青昭坐的地方很靠后,后面的人普遍没有前方认真听戏的人安静,叽叽喳喳的说说笑笑。

这时一个谈话声吸引了赵青昭的注意,赵青昭余光一闪,发现了声音的来源。是左前方的三个公子哥,他再次捧上了茶杯,轻轻吹了吹,耳朵仔细的听了起来。

“李兄,你这样还好,你庶兄再怎们也越不过你这个嫡子去,哪里比的上严弟惨啊”

“噢,此话怎讲。”身穿宝蓝长袍的李兄问道

“李兄有所不知啊,这严弟父母双亲感情不和,他爹景益伯不待见他,亲娘又在他孩童时逝世。后娶回来的那个后娘是个厉害的,直接就把亲爹弄成了后爹,自己在那里装好人。生下孩子之后,就想毁了严弟,要不是他外祖家派人护着,又捏着那继母的把柄,怕是……也未可知啊!”

“果真吗?”

“那是自然,听说严弟要去他祖父家求学,过段时间就会到宫渡来,到时你且看呢?”说完又聊起别的话头。

赵青昭又坐了半个时辰,直到收集完了消息。才带着人离开了茶馆。在街上逛了起来。半个时辰后,赵青昭是没了逛街的兴致,便提议想要回去了,刘管事闻言立即上前为他们引路。

今天要上的货多了些,直到赵青昭回去货都还没装好。赵青昭见状问了一下监督的管事,可有妨碍。“启禀公子,并无大事,只是这批丝绸在宫渡卖的极好,老爷就叫全卸了,如今正在补货。”赵青昭点点头,看这情况一时半会也弄不完。索性没有上船,就在码头边瞎逛了起来。

酉时末快到戌时时货才装完。如今天色已晚,码头上空空荡荡的,只剩了几只船只。城门快要关了,码头搬运的都是赵府商船的自己人。待赵长松回来后,商船才正式起航。

船晃悠悠的走着,明天要靠岸了,赵青昭收了收笔,将手中的文章吹了吹,待它干后,才仔细的放进盒子里。祖父这一次布置了很多作业,除了日常字帖、算术、大魏律的作业外,策文和杂文各有三十篇。

赵青昭叹道,果然是亲孙子么,虐起来都不带手软,祖父他可能已经忘记,他只有十三岁了吧。

如今赵青昭的所有作业,草稿都做好了,只等着誊改了,不过他倒不急,留待练字时即可。剩下来的时间,他想干点别的,哦是看点别的,别的书,例如兵书之类的。比如他手上这本鬼谷子所著的《太公六韬》,这是最早也是最实用的兵书。

赵青昭和赵汀学习了这么多年,也还是没有看透赵汀。倒是赵汀时不时的还能猜出些他的意图。其难缠程度可见一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赵汀是他的祖父,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倒不会害他。要是他敌人的话,他可能早就凉了。

可是世家聪明人不知凡几,赵青昭迟早也是要跟官场上的老狐狸打交道,谋略战术这种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

第二天清晨商船停岸了,

码头上的管事,早早的就在此等候了,这里是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