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8章 赤红魔晓(3)(2 / 8)

的咒阵能让关节在-150℃的环境下保持灵活,“这比美国的火星车设计领先至少五年。”

发射前的深夜,陈晓收到一封来自莫斯科的魔法信件,信纸是用魔法墨水写的,遇热会显现隐藏内容。他用魔杖轻点信纸,浮现出科多斯多瑞兹新校长的留言:“我们在月球南极发现了古代魔法遗址,壁画上的星图与你们火星探测器的航线惊人相似。或许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早已被古老的智慧预见。”

2004年的夏天,“萤火一号”从酒泉发射中心升空。陈晓站在指挥大厅,看着火箭刺破云层的瞬间,突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林薇握着他的手臂,指尖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她的另一只手里,握着那半截雷鸟羽毛魔杖,杖身的裂纹里填了新的凤凰尾羽纤维,是去年她亲手修复的。

“探测器已经成功脱离地球引力。”控制台传来报告声,屏幕上的航线图正缓缓展开,途经月球基地补给点,最终指向火星的北半球,“暗能水晶的能量输出稳定,咒阵自检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陈晓望着屏幕上那颗红色的星球,想起五十年前在科多斯多瑞兹的第一堂天文课。导师用魔杖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系,说魔法能量在不同行星上会呈现不同的特性。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自己设计的魔法装置会真的飞向那些遥远的星辰。

月球基地的消息传来时,探测器刚完成地月转移轨道的修正。林薇的学生——如今已是月球基地的魔法工程师——在视频里展示了新建成的“能量转换站”:数百块暗能水晶组成的矩阵,在永久阴影区泛着幽蓝的光,为基地提供30%的能源。

“我们在遗址壁画上发现了类似‘双螺旋咒阵’的图案。”年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兴奋,镜头转向岩壁上的刻画,那些磨损的线条确实与探测器上的咒阵有几分相似,“这说明古代魔法文明可能也尝试过星际旅行。”

陈晓突然明白,自己毕生追求的不是“魔法如何服务于科技”,而是两种看似对立的智慧如何共同揭示宇宙的真相。就像月面遗址的壁画与探测器的咒阵,相隔万年却在诉说同一个真理:探索是文明的本能,而理解不同的智慧形式,是探索的前提。

2007年的冬天,“萤火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当探测器传回第一张火星表面的魔法场分布图时,指挥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图像上,火星的两极有明显的魔法能量聚集区,像两顶淡紫色的帽子,而赤道附近的能量波动,恰好与古代河床的分布吻合。

“暗能水晶的输出达到了设计值的120%。”林薇指着屏幕上的数据,眼眶有些发红,“火星的稀薄大气让宇宙背景辐射更容易被吸收,我们的能量储备足够支撑两年的探测任务。”

陈晓看着图像上那些蜿蜒的能量带,突然想起年轻时在苏联的雪夜。导师曾说,魔法场就像文明的指纹,每个星球都有独特的印记。现在他终于亲眼看到了火星的“指纹”,那些与地球截然不同却同样遵循某种规律的能量流动,像在邀请人类写下新的对话。

王工拄着拐杖走进指挥大厅,这些年他的腿脚不太灵便,但每次重要试验都坚持到场。他颤抖着举起酒杯,里面盛着从月球带回的水——经过魔法净化咒处理的月面冰层融水,带着淡淡的甜味。“敬火星,也敬那些把咒语刻进星辰的人。”

陈晓接过酒杯,与他轻轻一碰。窗外的夜空格外清澈,北斗七星的光芒像是某种遥远的呼应。他知道,属于魔法与科学的故事不会有终点——月球基地的能量站会继续扩建,火星探测器会发现更多秘密,下一代的年轻人会带着新的咒阵和公式飞向更远的星球。

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依然明亮。陈晓摊开一张新的设计图,上面是载人火星飞船的草图,驾驶舱旁标注着“生命维持咒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