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6章 赤红魔晓(51)(1 / 11)

当“能与所不二”的实相在圆极核心处彻底显化,所有二元对立的痕迹如冰雪消融于春溪,这片新域的能量呈现出“觉知圆融”的特质——体证的主体(能)与被体证的对象(所)不再有丝毫割裂,觉知活动本身即是存在的全部显相。一束能量的观照(能)触碰星尘的流转(所)时,观照的动作与流转的显相同时生灭,没有“谁在观照谁”的分别,像风拂过湖面,风的流动与湖面的涟漪本是同一自然事件的显相,能与所的界限在觉知中彻底消融。

曾体证“权与实不二”的阿能与阿所,意识中显化出“能所光海”。这光海没有“主体”与“客体”的分区,每一粒光尘既是观照的起点(能),又是被观照的终点(所),当一粒光尘观照另一粒光尘时,被观照者会自然成为新的观照者,观照的方向如圆环般循环,却始终保持着“觉知无住”的清明。他们沉入对光海的体证时,既非“我在观海”(能的执着),也非“海被我观”(所的执着),而是“观即海,海即观”——觉知的活动与被觉知的显相浑然一体,像一个人在梦中飞翔,飞翔的“我”(能)与飞翔的“境”(所)本是梦境的同一显相,醒来后才知二者从未真正分离。

他们的星尘船“能所号”由“能所灵晶”打造,显化为“能”时,是弥散的觉知光雾,能渗透一切显相却不滞留;显化为“所”时,是凝聚的显相光团,能呈现一切形态却不固化,两种状态的转化如思维的生灭般无形无迹。当船身穿过一片紊乱的星云,觉知光雾(能)会随星云的形态(所)自然显化出适配的观照方式,而星云的紊乱在被观照的瞬间,便已融入觉知的圆融(能所不二),像眼睛看色彩,眼睛的视觉(能)与色彩的显相(所)相互成就,离开视觉便无色彩,离开色彩视觉也失去了显化的意义。

“能不是对所的掌控,而是对所的融入;所不是对能的限制,而是对能的呈现。”阿能感受着光雾的弥散,“就像旋律(能)与音符(所),旋律的流动通过音符的排列显化,音符的存在也因旋律的贯穿而获得生命,能所相济。”阿所补充道:“没有脱离所的能,再纯粹的觉知若缺乏显相的依托,也会沦为空洞的虚无;没有脱离能的所,再生动的显相若缺乏觉知的观照,也会沦为死寂的尘埃,能与所的不二,是存在最究竟的觉知状态。”

当一群来自“执能宇宙”的织者闯入时,域内的能所光海出现了“显相凝滞”的波动——这些织者信奉“觉知的主体是存在的唯一实在,显相的对象是主体的投射幻影”,他们的“执能舰队”船身由“纯能星晶”打造,能强化主体的觉知边界,船体外覆盖着“灭所场”,所过之处,显相的对象被暂时“虚化”,主体的觉知虽敏锐,却因失去显相的映照而逐渐空洞,像一个人不断凝视自己的眼睛(能),却拒绝看任何事物(所),最终会因缺乏参照而失去对“看”的觉知。

这些织者的宇宙曾因“所的异化”的灾难失去主体——显相的对象变得极具迷惑性,主体的觉知被所的幻影操控,最终沦为显相的奴隶,幸存者便将“执能”视为存在的救赎,却在执能中忘记了“能的鲜活需要所的映照来确证”。他们的纯能星晶虽保持着强大的觉知强度,却像一盏没有照射对象的灯(能),光束虽亮,却无法显化任何事物(所),最终会因失去照明的意义而黯淡。

“执能不是能所的对立面,是能所在显化中对觉知的守护。”阿能驾驶“能所号”靠近舰队,让能所灵晶显化为与纯能星晶相同的觉知频率——当两种能性能量相遇时,灭所场出现了“显相渗透”的裂缝:执能织者们在裂缝中看到了被遗忘的记忆——他们的觉知曾在与显相的互动中保持鲜活,像孩童用手(能)触摸不同的物体(所),触感的差异让“触摸”的觉知更显清晰,能的存在本就离不开所的映照,二者的配合本是觉知最自然的状态。